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廊坊KTV招聘网 > 廊坊热点资讯 > 廊坊学习/知识 >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

2022-07-03 13:28:53 发布 浏览 275 次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黄门侍郎:秦汉时本为君主近侍之官,属少府。魏晋以下沿置,与侍中同掌侍从威仪,纠正违失。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称门下侍郎,员二人,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同判省事。职掌祭祀、赞献、奏天下之祥瑞。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贞观二年(628)任侍中,进位宰相,成为与房玄龄、魏徵、杜如晦等齐名的唐初名相。他敢于直谏,惩恶扬善,为唐代初期的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下:本为门庭之下的意思。古代从皇帝到郡县长吏,均可适用。侍中等官本管皇帝门下众事,后形成官署门下省。唐曾改为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衔:含着。这里指含恨在心。

贞观元年(627),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草拟颁发出的文告命令,门下省与其意见颇有不同,有时两省各有一些错误失当之处,但又可以相互纠正。当初设置中书省、门下省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互防止发生过错失误。人们的意见常常会有不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本意都是为了办好公事。但有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短处,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听到别人议论他的是非,便含恨在心。有的人为了避免和别人产生私人恩怨,相互照顾脸面,明知有碍于政事的地方,仍马上施行。这种只为不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却在顷刻间造成了危害千万百姓的大弊端,实在是亡国的弊政,你们要特别注意防范。隋朝时,朝廷内外的官员都人云亦云,见风使舵,从而招致祸乱发生,人们往往不能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当时大家都以为灾难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来,当面说好话,背后搬弄是非,不觉得那样做会造成危害。到后来天下大乱,国破家亡,虽说有人能幸免于难,即使没有遭到刑戮,但也活得非常艰辛,还会深受社会舆论的谴责。所以你们身为大臣必须去除私欲,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都要相互讨论,互相启发,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治国之大害也。”

弥(mí):格外,更加。

兢慎:兢兢业业,小心谨慎。

虽休勿休:虽然做好了也不自夸。以示谦虚谨慎。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