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廊坊KTV招聘网 > 廊坊热点资讯 > 廊坊名言/句子 >  上古时候先代的圣王教导他们百姓的做法首先是从事农业使百姓从事

上古时候先代的圣王教导他们百姓的做法首先是从事农业使百姓从事

2022-09-18 04:37:11 发布 浏览 871 次

上古时候,先代的圣王教导他们百姓的做法,首先是从事农业。使百姓从事农业不是仅仅为了土地的产出,还为了醇化百姓的心志。使百姓从事农业就会变得纯朴,纯朴就容易役使,容易役使,边境就会安定,君主的地位就会显得尊贵。使百姓从事农业,他们的行为举止就会持重,行为举止持重就会减少私人的交谊,减少私人的交谊就会使公法得以确立,民力也会专一。使百姓从事农业就会使他们的家产增多,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迁徙,不轻易迁徙就没有别的考虑。百姓舍弃根本的农业而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就会不听从命令;不听从命令就不能够依靠他们的力量防御外敌,不能够依靠他们作战。百姓舍弃根本的农业而从事其他行业,他们的家产就会很少,他们的家产很少就会很轻易地迁徙,轻易地迁徙那么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他们就会试图躲避到远方,没有安定地居住下来的心思。百姓舍弃根本的农业而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就会喜欢玩弄计谋,玩弄计谋就会诡诈多变,诡诈多变就会挖空心思地钻法令的空子,把对的当作错的,把错的当作对的。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后稷说:“之所以从事耕作纺织,是因为这是教化的根本所在。”所以,天子亲自率领诸侯们耕种籍田,大夫和士人也都有各自的工作事务。因此正当农忙的时节,从事农事的人不能在都邑中出现,以此来教化他们重视田地里的生产。天子的后妃率领九嫔在郊外养蚕,在公田里采集桑叶,所以春夏秋冬都有绩麻缫丝的工作要做,以此来尽力对妇女进行教化。因此男子不用织布就可以有衣服穿,妇女不用耕作也可以有饭吃,男女通过交换劳动所得,来维持生活,这是圣人制定的法度。所以,重视农时,珍惜光阴,不年老就不能停止劳动,不患病就不能休息,不死就不能舍弃农事。

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藉于庸。为害于时也。然后制野禁。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

耕种上等田,一个农夫要养活九个人;耕种下等田,一个农夫要养活五个人;养活的人可以再增多,不能再减少。一个人耕作,十人食用,各种家禽牲畜也都包括在内。这是充分利用土地的方法。因此正当农忙时节,不能兴建土木工程,不能进行战争,平民不能加冠、婚嫁、祭祀,不能聚众喝酒;从事耕种的人,如果没有涉及官府的事,不能私自雇用别人代为耕种。因为这些都是妨害农时的。所以就要制定乡野的禁令。如果不是同姓,男子不能到外地娶妻,女子不能嫁到外地,来保证农事。

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僇,缳网罝罦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名。为害其时也。

乡野的禁令有五条:田地还没有翻耕平整,不能绩麻,不能施肥;不到年龄,不能从事园圃里的劳动;估计力量不够,不能扩大耕地;从事农业的人不能经商;不能去做其他事情。因为这样做会妨害农时。然后制定一年四季的禁令:不到适宜的季节,不能到山里砍伐木材,水泽地区的人不能烧灰割草,不能外出捕猎鸟兽,不能下水打鱼,不是管理船只的官员不能借口驶船。因为这些事情会妨害农时。

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夺之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唯,必丧其秕;夺之以水事,是谓龠,丧以继乐,四邻来虚;夺之以兵事,是谓厉,祸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有昏,丧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

如果百姓不尽力农耕,没收他们的家畜。国家难以治理之处,在于农业、工业、商业人士都不专心从事本行工作。这就是所说的背离根本,违反法则,这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凡是成年的百姓,都分别属于农、工、商三种职业:农业生产粮食,工业制造器物,商业经营货物。行事不合农时,这就是所谓的“大凶”;因为大兴土木耽误农时,这就是所谓的“延误”,百姓就会忧愁不止,田地里必然没有收成;因为治理水事耽误农时,这是所谓的“浸泡”,悲伤就会在欢乐之后到来,周围的邻国就会来侵扰;因为战事耽误农时,这是所谓的“祸患”,于是灾祸连年不断,田地里也没有可以收割的庄稼了。连续耽误农时,严重的饥荒就会到来。田地里有闲置的农具,有人在谈笑,有人在唱歌,夜以继日,就失掉了非常多的粮食。都知道末梢,却没有人知道根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古人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早早就悟到了这一点。于是,我国农业不仅很早就取得丰富的经验,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而且历朝历代都得到国家的重视,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拓跋嗣以民为贵

北魏时期,有一次,全国连着几年发生霜旱灾害,农民没有收成,云中、代郡一带很多老百姓都饿死了。于是,太史令王亮、苏坦就向北魏国君拓跋嗣上书说:“按谶书的说法,魏国应把都城建在邺城,那样的话,百姓才能够富足安乐。”

但博士祭酒崔浩说:“第一,如果把都城迁到邺地,能够解救饥荒,却非长久之计。现在迁都,要留下军队戍守旧都,这样只有一部分人向南迁移,这些人住不满几个州的土地,要和汉人杂居在各郡县。这样一来,就会暴露我们人口少的实情,四方邻国会轻视我们。第二,我们的百姓也不习惯那里的水土,害病伤亡的人会很多。第三,旧都的守兵减少之后,屈丐、柔然等国就会趁机攻击我们,他们一旦率领全国的军队前来进攻,云中、平城一定会发生危机。我们居住在北方,崤山之东发生变乱,我们派遣轻装骑兵向南进攻,把部队分布在林野中间,就没有人能知道我们的人数。第四,老百姓看见我们征战就会慑服。明年春天,杂草生长起来,家畜能够吃饱,牛奶能够供应上,又有蔬菜水果,就可以维持到秋天粮食成熟,我们面临的这些困难暂时就能够克服。”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