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叫果子:宋代说唱艺术,模仿各种叫卖的市声,以口技而取胜。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吟叫》:“嘉祐末……四海遏密,故市井初有叫果子之戏。其本盖自至和、嘉祐之间,叫‘紫苏丸’,洎乐工杜人经‘十叫子’始也。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
刘乔、河北子、帛遂、吴牛儿、达眼五、重明乔、骆驼儿、李敦等,杂班。外入孙三神鬼。霍四究表演说三国故事。尹常卖表演讲说五代史故事。文八娘叫果子,其余不可胜数。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不论风雨寒暑,各棚观看表演的人,天天如此。教坊、钧容直的艺人,每逢十天一次的旬休奏乐,也允许人们观看。每逢宫内设宴,提前一个月,教坊内招集弟子小儿,练习队舞作乐,按顺序表演杂剧。
娶妇
婚姻为“人道之大伦”,聘娶程序是古代礼仪规范的重要内容。按照《仪礼·士昏礼》记载,古人把结婚的进程归纳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即为婚姻“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具备,婚姻始告成立。北宋时期,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以及宋初为消灭割据政权而进行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繁杂的婚姻“六礼”很难为一般士庶人家所奉行。为此,朝廷组织力量修编礼书,使婚仪趋于简化,“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宋史·礼志十八》),将“六礼”合为“四礼”。
孟元老详细记录了北宋末年东京城中娶妇的完整流程、礼节与习俗,这些风俗典仪,不仅在当时“四方仰之为师”(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序》),而且对南宋的临安乃至后世整个中原地区的婚俗文化,都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广大中原地区(尤其是农村)的婚俗中仍然流行的“换帖”“相亲”“下聘礼”“坐花轿”“喝交杯酒”等习俗,均与北宋东京的婚俗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渊源关系。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其。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工,序三代名讳用,议亲人有服亲本、田产、官职之类。
其起:起草,拟定。草帖子:也称“草帖”,相对于定帖(细帖子)而言,是指开始议婚时,双方家长通过媒人相互交换男方、女方基本信息的礼书。据南宋《事林广记》所列婚书样式: